李老师:13652328132
王老师:18575351362
吴老师:17091315610
许老师:13556844431
Sanrenxing2016@yeah.net
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大芬村芬桔六巷13号
公众号二维码
搜狐号二维码
官方二维码
答疑二维码
商业的基础是互惠互利吗?深圳市三人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著名品牌营销专家、首席咨询李桉华老师认为,表面看起来“商业的基础是互惠互利”这句话并没有错,互惠互利能让双方走的更远,但还没有触达商业更基础的本质。
商业是将用户需求通过产品实现,从而最终解决用户的问题。因此本质上商业的基础是让用户获益,并且商业也有博弈行为在其中,很难说一切的生意都会互惠互利,一方即使让利了另一方也并不见得认可。可见互惠互利是一种预期结果,而不是商业的基础。
一、商业的原点是让消费者获益
显而易见的是,商业行为是一种交易关系,一方有需求另一方可以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。用户也好消费者也好,在第一阶段最关键的是产品和服务,而不是价值和价格,也谈不上互惠互利,而后续营销诱饵的设计是一种引流和增加粘性的技法。
让消费者获益不是单指价格实惠或省钱,真正能满足消费者的好产品并不一定便宜,但消费者却愿意去买单,本质上是产品和服务占领了消费者心智,触动了情感从而产生认可和喜欢。这个阶段是消费者产生兴趣的时候。
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需求,消费者有超出期待的收获,还有极致性价比的吸引,这些最终都让消费者觉得付出是值得的,根本上并不是很在意商家和品牌方赚了多少钱,但自己依然会觉得值。苹果手机的价格不便宜利润也很高,现在甚至连配件都不配置了,但很多人还会去买,这与互惠互利无关。
二、互惠互利不能解决用户问题
内在和外在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决策,比如内在需求是你的产品要帮助消费者实现理想的自己,或者感知上像是实现了,还有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类似,但要求却是不同的。这些内在需求是影响是否购买的原因,但显然互惠互利并不重要。
从外部看,家庭阶段和社会阶层也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。家庭阶段就是指年龄的不同而家庭所处的时期,比如新人结婚、相濡以沫和空巢阶段等,这些阶段也产生不同需求。人都有不同的社会阶层,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,比如安全需求基本满足、社交需求的炫耀等。
本质上,产品和服务解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,商业行为不仅要细分市场还要明确目标客群,还有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,从而提高成交的几率。
可见,这些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,这才是商业的基础,互惠互利不能解决用户问题,也许最后的让利会促进成交,但也不是互惠互利的逻辑。
三、围绕需求满足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
新零售时代很多品牌方,和零售商都会研究如何满足消费需求,比如大卖场如果能提供的牛奶全都是当日的,很多蔬菜水果都是产地直供的,或者像网购一样无理由退货等,这些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不仅提高了门店的效率,也增加了成交可能性。
的确,这就有点互惠互利的意思了。因为实体店能将商品、服务和体验做的这么好,其实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流量,消费者越多实体店的成本才会下降,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。消费者是商业交易中的动力源泉。
一切以消费者获益为根本,围绕需求提供好产品和好服务,过程中也会牵动很多可以提升的模块,比如实体店的坪效限制被突破。从而从原点上为消费者服务,最终实现了所谓互惠互利的双赢,但本质还是消费者最重要。
四、最后
商业的基础或者说是商业的原点并不是互惠惠利,而是消费者获益。消费者、用户和客户在不同维度有不同的概念,但在交易系统中他们都是一切的源头。
围绕消费者获益,才会有改变模式创新发展的契机甚至颠覆以往。美团和饿了么竞争使得消费者获益,京东和淘宝打架消费者获益,你研发的产品是否让消费者获益了?只有如此,商业的基础才是牢固的。
互惠互利很多时候是一种意愿,虽然商业行为不见得都是零和博弈,但消费者获益和利润最大化往往存在矛盾。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互惠互利显然越来越少了,更多存在于老客户之间或者战略合作关系上,但这个又是一种商业本质的逻辑,这个本质是价值交换,也不是互惠互利。
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,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。信任源于关注,如果您信任我们,请关注我们。
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德行天下,以信而致远。最后,著名品牌营销专家,曾服务于世界顶尖咨询公司,现深圳市三人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李桉华老师,送出迅速成交法的16字箴言:调整频道、投其所好、了解需求、送上解药。这16个字箴言非常重要,悟是缘分是根本,愿您在定向精准营销这条路上,越走越宽越走越远,最终实现诚信式迅速成交。